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武汉。这个在历史上曾经无数次接受过生死考验的浴血荣光的城市,再一次成为抗击邪恶病毒的前沿阵地。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他说:“我在路上就一直在想,武汉市是多么好的一座城市!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武汉人民展现出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还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好好发扬。我相信,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武汉必将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
正如钟南山院士之前也动情地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正如《武汉之歌》中所唱:“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
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武汉从来就是一个不屈的城市。
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去体验这座城市的非凡历史,体验她在一次次逆境中的奋斗和创造吧!
- 盘龙城遗址: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前16—前13世纪)-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较大、出土遗存较为丰富的城邑遗址,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盘龙城遗址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遗址反映了商代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的社会景象。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江汉关大楼:艰难中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见证(1862年)-
1908年至1920年江汉关
随着1861年汉口开埠,江汉关于1862年正式设立,是中国近代四大海关之一,现江汉关大楼为1924年新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
江汉关大楼坐南朝北,呈对称布局,通高41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筏形基础,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建筑四周由数量不等、风格独特的廊柱环绕装饰。
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高约23.1米,钟面嵌于四壁,直径4米,每日按时敲钟,按刻奏乐,报时曲为《威斯敏斯特钟声》。钟楼顶置风向标,设瞭望台。
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江汉关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见证者,更是武汉最为深刻的城市记忆。
- 昙华林:中西文化交汇的印记(1861年汉口开埠—民国)-
昙华林,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西部,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被誉为“活的武汉近代史书”,布满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印记。
昙华林文化底蕴丰富,分布着优秀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昙华林的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